我已授权

注册

《中国金融》|金李:大力发展老年经济

2020-05-30 17:49:49 和讯名家 

作者|金李「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11期

发展老年经济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尊老敬老,重视传承。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国尊重和照顾老人也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事实上,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不完全依靠体力。老人既可以享受更长久的高质量生活,也仍然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老年生活丰富多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反映了更高的道德水准。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如何继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受关注。随着生活改善,健康提高,人均寿命大幅延长,很多人在退休后仍有相当长的活跃期,渴望高质量生活。不少人的健康状况仍然允许其发挥余热。现代社会,流动性高,子女很多不在身边,对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关爱成为社会性需求。部分城市老人退休后生活水平下降明显,更多人退休后社交圈急剧缩小,寂寞孤独。农村很多留守老人生活质量较差。很多家庭仍存在啃老问题,加剧老人负担。主流金融机构忽视老人市场,各种劣币趁虚而入,很多老人被骗,一生积蓄一夜间灰飞烟灭,造成重大的社会问题。养老模式较为单一和低级。调研发现,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占比分别是90∶7∶3。先进的机构养老有待进一步发展。老人的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有巨大的改善空间。集中社会力量能更好满足这些需求,不仅有助于提升内需,而且能够凸显我国社会制度优势。

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提升老年经济的系统性和规模经济,从零星养老变为抱团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深入调研,制定帮助养老的法律法规,引导和规范养老产业化发展。从传统的养儿防老、以房养老、自生自灭,转变为积极主动依托金融市场进行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二是全面关注老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老人需要被尊重,被需要,这是人类高层次需求,也是很多老人缺失的。比如说很多子女只是给钱,很少给时间。部分子女因为工作或者担心家庭矛盾,选择不生活在父母身边,甚至有些人啃老。老人既需要输入,也可以输出。很多老人体力虽然不行,但是脑力尚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继续做贡献。具备条件的老人,允许他们再就业或再创业。为了不挤占年轻人的事业上升空间,可以多做指导和顾问性工作。由于失独、丁克等原因形成的孤寡老人和孤儿同时存在,建议鼓励在自愿基础上两者组合。老人可以给后代生活上的指点,后代也可以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照顾老人。三是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推动商业养老和养老财富管理发展,从年轻时开始长期规划,为老年时打下坚实物质基础。四是打造最佳商业模式,推动养老服务国际化。借助中国巨大规模体量以及健全的产业和物流体系,未来可能形成养老服务贸易输出能力,推动养老服务全球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