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会议再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一行一策、分步推进

2021-07-07 07:54:55 第一财经  杜川

  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进程将大大加快。

  7月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第五十三次会议,研究未来一段时期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部署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再次“点名”政策性金融机构。早在2019年,金融委会议曾提出,要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

  在专家看来,金融委对政策性银行改革作出部署,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具体举措,意味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进程将大大加快,政策性金融重要性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愈发凸显。

  分类分账,厘清边界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政策性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指出要厘清政策性和自营性业务边界,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功能定位。

  此次会议指出,要继续加以推进。并强调,要坚持依法合规,完善规则制度,一行一策,从增量改革入手,渐进式、分步骤推进存量业务改革,实现业务分类管理分账核算,有序提高透明度,强化资本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压实机构主体责任,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上看,分类分账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允许一家机构同时经营两类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对两类业务监管标准也不一样;二是将两类业务划分到不同的经营实体,如采取集团或母子公司方式进行经营。我国采取的是第一种模式,实施分类分账考核和管理。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实施分类分账管理可以更充分的发挥政策性作用,同时也能更好的利用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来反哺政策性业务。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称,政策性银行改革的重点是实施业务分类分账管理,这有助于明确政策性银行职责定位,厘清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边界;其次,强化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加大对国民经济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另外,提升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减少监管套利,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同时,也有助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定位、差异发展,促进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

  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过程中。会议强调,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对金融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针对性的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领域都需要很多基础投入,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初期可能回报相对有限,成本可能相对较高,也可能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但如果直接寄希望于商业性金融直接介入,恐怕是有困难的。”曾刚认为,未来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路径,把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结合,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更好的推动国家经济结构的升级。同时,用商业性金融反哺政策性金融的业务,促进政策性金融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金融委会议还强调,要围绕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机构改革,优化金融组织结构,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防控处置机制,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等重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增强政策储备。

  董希淼认为,要实现良性循环,应改变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问题,进一步创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如完善金融支持科创企业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财政部门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对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业务进行激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贷款支持。同时,继续探索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模式,发挥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各自优势,加大对科创企业的信贷支持。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