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下半年信贷结构有望延续“稳中有进” 制造业普惠小微科技创新将成发力重点

2021-08-05 10:06:00 金融时报  孟扬

  7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

  人民银行日前召开的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统筹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融合发展,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专家预计,下半年,信贷结构仍将延续“稳中有进”特征。“从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会议要求看,预计下半年信贷结构特征体现为:一是中长期贷款加大对制造业支持;二是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三是绿色信贷增速或受益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驱动而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等政策鼓励方向也将是发力领域。”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

  制造业将获更多中长期信贷倾斜

  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上年末高5.8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59万亿元,同比多增7507亿元。

  根据东吴证券(601555,股吧)分析,过去几年,工业中长期贷款的投放规模都偏低,而今年上半年新增的1.59万亿元比2020年上半年多增7535亿元,并且接近2020年全年新增规模1.84万亿元,信贷支持“重制造”特点非常明显。

  “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增速超4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更是高达46.3%。”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日前表示。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加大对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信贷支持,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制造业本身提质升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高端消费品的有效供给,带动消费升级,解决目前低端消费品过剩、高端消费品不足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由此,引导资金投向高技术制造业,在直接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同时,更具有强化逆周期调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石二鸟”作用。

  对于今年下半年制造业贷款的增长情况,业内专家普遍预计,随着国内营商环境的改善,我国制造业进一步扩大生产的意愿有所提升,下半年乃至明年,制造业信贷增速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在谈及下一步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先进制造业时,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表示,首先,通过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激励,引导银行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其次,支持先进制造业,还需要继续发展直接融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让先进制造业获得更多长期和“便宜”的资金。另外,在各个金融领域,针对科技和创业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可进一步加强,如扩大投贷联动等。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将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4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上年末高0.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65万亿元,同比多增6734亿元。

  专家分析称,小微企业贷款实现快速增长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近两年来,金融管理部门采取多种方式逐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另一方面,不少银行积极调整业务模式,进一步下沉客户重心,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金融时报》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增量、扩面、降本”监管要求,不断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一是保持稳定高效信贷投放。上半年,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增速超40%,超额完成监管要求,而且增量、增速均保持市场较好态势。二是持续优化金融供给结构。重点加大产品、模式创新力度,加强首贷、信用、中长期贷款投放,重点推广‘年审制’‘循环类’贷款模式,进一步提高业务效率,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上半年,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中长期贷款占比同比均提升超3个百分点。三是完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着眼于支持小微企业成长,提供‘融资、融智、融商’一体化服务。”工商银行行长廖林日前表示。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仍需调整优化,下半年应继续加大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对于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要减轻对抵押担保额的依赖,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一定竞争力、但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而要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走访、培训,提高金融服务供需匹配的精准度。”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建议。

  绿色金融、科技创新成重点发力方向

  人民银行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到,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初步推测碳减排支持工具很可能以再贷款、再贴现方式推出,但也可能不局限于此,对达标金融机构设置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在合格抵押品折算率上给予碳减排相关贷款政策支持等方式也是向相关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的可选项。”王一峰分析称。

  业内人士预计,后续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的规模增长将进入快车道,围绕碳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创新绿色金融工具也有望渐次推出。

  除绿色金融外,科技创新也将成为下半年信贷发力重点。

  “要改变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问题,进一步创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如完善金融支持科创企业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财政部门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对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业务进行激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贷款支持。同时,继续探索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模式,发挥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各自优势,加大对科创企业的信贷支持。”董希淼表示。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