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丨魏革军:陕西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2023-10-07 15:21:13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导读:紧扣陕西自贸试验区“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定位,开展特色化、差别化创新

作者|魏革军「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19期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陕西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2017年4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简称陕西省分行)紧扣陕西自贸试验区“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展特色化、差别化创新,全力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六年来,4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其中“科创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

探索科创企业票据融资新模式,全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人民银行与科技、工信等相关部门先后推出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的有力举措。西安科技创新实力雄厚,为紧密结合优势产业和供应链金融发展实际,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科技创新等重大决策部署,系统解决科创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无法达到银行授信标准、收到商业票据后难以使用票据融资的问题,2021年起,陕西省分行创设“科创票链通”模式,借助商业汇票、供应链票据等载体,引入政府性担保机构等资源,实现信息互通、信用流转、授信分享,有效降低融资难度和成本,提升科创企业资金流转效能,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建立科创企业名录,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陕西省分行向西安市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征集科创企业名录,建立形成“重点支持科创企业库”。截至2023年8月末,该企业库名录包括“专精特新”企业3452家、“瞪羚”企业389家、高新技术企业559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8583家,共覆盖西安市政府部门重点支持的科创企业10016家。同时,引导供应链、产业链核心企业优先使用商业汇票向名录内企业付款,将科创企业贷款需求转化为票据贴现业务,实现科创产业链属企业的应收账款票据化。

用好再贴现工具,加大科创企业支持力度。对符合办理条件的科创企业票据优先给予再贴现支持,引导银行降低科创企业商票贴现利率平均低于同档次企业20个基点。同时鼓励银行做大贴现业务增量,为名录内企业新增商票保贴额度,或将单一流动性贷款授信转为“贷款+贴现”综合授信。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指导建设“供链融通”供应链金融线上服务平台,连接20余家金融机构和4000余家持票企业,支持企业票据询价、银企撮合贴现、供应链票据打包等功能,为科创企业提供“一站式”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还可自主为符合具有科技创新专利、获得科创主管部门认定、收入较高比例投向研发等条件的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等创新创业主体贴上“科创企业”标签,形成“科创贴标企业库”,信息共享便利业务拓展。

引入担保公司等第三方,推动实现信用共享。引入市场化融资担保公司等第三方信用,鼓励银行、担保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合作,采用“票据加保”等传统方式对科创企业出具或持有票据给予贴现支持,同时探索将银行对担保公司的敞口授信切分给持票企业,进一步降低中小微科创企业的贴现难度。

该模式下,通过对科创企业进行“标签化”和“名录制”管理,在现有再贴现额度内切分专用限额优先用于支持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引导和结构优化双重功能,精准高效引流金融资源服务科创产业发展。同时,银行按照尽职调查规范要求掌握企业资质、经营状况、融资需求等真实情况,对企业票据予以贴现,陕西省分行根据尽职调查结果进行二次审核无误后再予以再贴现资金支持,也可有效降低业务风险,把控中央银行资金安全。

截至2023年8月末,陕西省分行累计通过“科创票链通”模式为辖区科创企业票据办理再贴现91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2800万元;最低贴现利率仅为1.29%,贴息成本低于同类型企业同期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20个基点。仅2022年内就支持4664家科技创新企业获得融资,为科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坚持靶向发力,有效增强开放平台活力

除了从强化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区域优势着手、促进自贸试验区创新能级提升以外,六年来,陕西省分行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区谋发展”的平台优势,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中欧班列作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已在陕西省扩大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支持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分行立足科技赋能、数据赋能,指导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集合企业经营信息查询、轻资产企业信用贷、企业舱单融资、铁路运单融资四项功能,并依托平台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落地多项全国首单业务,如中国银行(601988)陕西省分行落地全国首笔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铁路联运提单融资贷110万元人民币、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落地首笔中欧班列线上纯信用运费贷730万元人民币等,有力支持了中欧班列长安号及产业链企业发展。该平台2021年6月上线,截至2023年8月末,实现融资金额103.03亿元,平台金融端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中欧班列应用场景成功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区块链+跨境金融”特色领域试点,并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支持特色片区加快发展。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是我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以推动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陕西省分行以金融支持种业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引导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加大对农业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探索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指导杨凌农商行创新推广种业品种权质押贷款等生物资产质押贷款,运用订单、应收账款、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业务,支持育繁推一体化育种企业发展。推进建立“银行+担保”“银行+保险”合作模式,完善种业融资服务。为种业发展配套实施重点企业名录制、金融顾问服务机制和监测督导机制“三项机制”,为种业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融智”服务。截至2023年8月末,建立119户种业企业名录,种业信贷投放量5.57亿元,金融服务种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强化金融外汇业务载体模式创新。通过创新“互联网+跨境人民币+精准扶贫”模式,牵头打造“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搭载业务宣传、产品信息发布、贸易合同撮合、交易订单生成、在线报关检验、跨境人民币结算申报、国际收支申报、在线人民币结算、信用担保服务、资金融通服务“十大功能”,为小微企业和贫困农户将陕西乃至全国特色产品推向全球搭建了一条便捷的“人民币网上丝绸之路”。2019年8月,“通丝路”平台被商务部评选为第三批“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推出“再贴现货币政策传导+NRA账户功能拓展+跨境人民币融资结算”的“央行·跨境票据通”融资模式,进一步打通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传导渠道。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内长安银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和唯一一家获得开展出口企业应收账款美元融资业务资格的商业保理公司,截至2023年8月末,长安银科已利用银行国内外汇贷款为260多家中小微客户提供融资3230万美元。

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紧盯国家扩大开放战略布局,积极争取创新试点政策率先落地陕西,并不断推动试点业务扩面增量,惠及更多涉外市场主体。适当降低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试点准入门槛,将21家企业纳入优质企业后备库,通过银企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加强政策解读和业务沟通,支持更多企业享受便利化政策红利。开展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试点,优化引才引智环境,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推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助力实体企业创新发展。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区域总部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提升。开展中欧班列长安号产业链相关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内外汇贷款结汇试点,支持陕西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和中欧班列相关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跨境资产转让和外商直接投资境内再投资免登记三项试点,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截至2023年8月末,全省办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27270笔,金额241.72亿美元;落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4亿美元;办理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28笔,累计融资4107.7万美元。

提高跨境人民币服务“一带一路”质效。建立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名单,推动银行通过“电子化+便利化”方式为优质企业提供便利范围更广泛、办理手续更简便、成本降低更显著的线上化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在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进出口量、融资需求的基础之上,“一企一策”为市场主体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跨境金融产品。落地陕西首笔中国—印尼LCS(双边本币结算)业务,推动中行雅加达分行通过“中国—印尼LCS机制”为西安某企业结算,实现LCS业务开展一年以来在试点地区外的首次成功尝试。截至2023年8月末,陕西省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373家,同比增长145.39%;陕西与1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人民币跨境收付累计1989.32亿元,占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的39.6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

勇担时代使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下一阶段,陕西省分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跨境金融创新,支持陕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立足陕西实际,深挖市场主体有效政策需求。一是积极围绕陕西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自然禀赋、产业基础等特点,联合陕西自贸试验区片区、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深挖产业发展和市场主体需求,形成“发现需求+探索试验”的创新机制,积极争取试点政策支持。二是指导银行围绕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市场主体诉求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及时将最新的金融外汇政策转化为可被企业使用并获益的产品和服务,增强跨境金融创新政策对涉外市场主体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对现有跨境金融试点政策实施情况的分析研判,密切关注其他试点地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做法,结合陕西自贸试验区实际,推动政策落地增效。

加强业务督导,提升自贸试验区银行网点跨境金融服务能力。一是在银行外汇业务合规与审慎经营评估中,强化服务中小微企业内容,督促银行提升中小微企业跨境金融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外汇管理服务明查暗访工作力度,坚持发现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推动银行持续优化外汇服务。三是打造产品优、业务强、服务好的陕西自贸试验区外汇业务示范网点,带动全省外汇业务能力提升。四是指导陕西省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加强银行外汇业务人员培养,建立培训、准入、考核长效机制,打造一支懂政策、会操作的外汇人才队伍,切实提升银行展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深化数据共享,实现企业全景精准画像。一是加快推进数据共享应用,尽可能向银行披露业务所需外汇数据,为银行创新金融外汇产品和服务提供参考。二是深入推进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二期建设,争取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数据支持,增加工商、税务、海关等数据共享支持功能,丰富平台基础信息,帮助银行准确衡量企业经营状况,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升金融助企纾困质效。三是进一步优化长安号数字金融服务平台的系统功能和操作流程,支持银行为长安号企业量身定做针对性强、契合度高的融资产品,提升企业融资效能。

多渠道搭建对接桥梁,提高银企对接效率。一是上线“陕汇通”政务服务小程序,提供外汇政策文件、业务咨询、常见问题解答、培训课程等功能,为银企信息互通搭建桥梁。二是组织梳理银行跨境融资产品,理清授信条件、所需材料、融资方式,找准数据赋能的切入点,为企业提供更为清晰、明确的跨境金融产品参考,高效促进银企融资供给和需求对接。三是持续加强跨境金融政策宣传和产品推广,与陕西自贸试验区片区、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召开跨境金融政策宣讲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辅导和产品推介,为企业提供最权威的政策指导和最直观有效的业务参考,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使用跨境金融产品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  纪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