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魏迎宁:金融机构应不断变革 银行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是巨大机遇

2019-01-17 09:52:06 和讯银行 

  和讯银行消息 2019年1月15日,由易趣传媒主办、北京农商银行联合主办、《金融理财》杂志社协办的2018年度第九届“金貔貅”奖暨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大会主席、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致开幕词时表示,金融机构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民生服务,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出现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变革。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 迎宁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魏迎宁

  关于资产管理的话题,魏迎宁讲到,传统的金融机构分类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并没有资产管理这一类。上世纪90年代为了服务四大国有银行上市需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近年来不少金融机构从事受托理财的资产管理业务也成立了一些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刚性兑付、规避监管等问题。

  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银行是规模最大、资产最多、机构数量最多的,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有巨大的优势。下一步银行将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关于银保合作,魏迎宁表示,银行与保险公司业务关系密切、合作由来已久,保险的资金一部分存银行,银行与保险公司共享客户资源。银行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和人寿保险产品三者有相似之处,都有投资理财功能,都可以作为投资理财工具,而有一定的代替性,但是从实质来讲性质不一样,法律关系也不一样,在收益保证风险承担方面也不一样。银行销售中应该把这三类产品向存款人,向投资者解释清楚,避免误导,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以下为现场发言全文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受邀请能够参加第九届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使我有机会能够把自己的观点给大家进行交流。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变革的力量,我想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我们金融机构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民生服务,那么社会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新的产品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变革,适应环境适应需求以求得发展。今天来参加论坛的多数是银行业的高管和银行业的朋友,接下来的议题大家会讨论资产管理和银保合作这个话题,那么我想就资产管理和银保合作谈一下我的想法。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分类,应该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好像并没有资产管理这样一种,原来起码是早期,没有资产管理这种金融产品,也没有资产管理这样的金融机构。

  上世纪90年代末成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做什么事情?主要收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四大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使四大国有银行资本补足,剥离不良资产改制上市,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就收购不良资产然后进行处置,由此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以前没有叫资产管理公司。后来2003年,我记得比较清楚,中国人保中国人寿(601628,股吧)上市,改制上市,他们也剥离了不良资产但是不良资产留在集团母公司,它也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这个资产管理公司是受托运用保险资金的,因为原来保险资金的运用是由一个部门去主管,后来进行公司化改革,进行资金运作变成了资产管理公司。这个资产管理公司跟刚才说的资产管理公司做的事情,那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不少金融机构从事着受托理财的资产管理业务,也设立了一些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刚性兑付,规避监管等问题。比如说银行发行了理财产品,我也问过很多人包括问学校的老师,也问银行工作人员,我说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什么性质?是不是存款?他说不是,银行理财不是存款,跟存款是不一样的。存款那是到期还本付息,银行理财产品不一定能体现支取,它的回报不是保证的,不负责刚性兑付,所以银行理财产品不是储蓄。它是哪一类?证券,不是,保险,不是,从性质来看好像应该是信托。但是也不对,如果是信托产品,应该由信托公司经营,银行是超范围啊,信托产品风险由投资者承担,你告诉我这个钱用哪儿?银行理财产品我们买的时候,没有告诉我们用哪儿?既然没有告诉我,怎么让投资者担这个风险?但是你又不负责刚性兑付,这个风险还是投资者承担。所以法律关系其实是不清楚的,但是实际上目前为止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刚性兑付的。

  不同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资产管理业务由不同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标准规则也不统一,所以存在一些问题。为此2018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概念,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基本原则,不得承诺保本、收益,出现兑付困难的时候,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什么叫资管产品?很多机构从事的业务都叫资产管理产品, 是资产管理产品?这个文件里面也明确了。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信托证券等等,发行的资管产品这叫资管产品,起码明确了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属于资管产品,不是刚性兑付,也不能承诺收益。由于目前募集方式的不同,分公募和私募产品,根据投资性质又分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以及金融衍生品等等,又把资产管理的投资者分为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我也是银行的客户,也在若干银行开有账户,你想买他的理财产品,我说用手机银行可以吗?不行,你得到网点进行风险测试才可以,风险测试各银行的标准不完全一样,有的通过了有的还没通过,有的当时说通过可以买,过了一两个月再用手机买他说不行,你还得再去一次,看来各银行的标准不一样。我想这也是对我们投资者负责,我们这些已经退休的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的,一般就不买风险大的资产管理产品了。

  这个文件的发布可以使资产管理业务得到规范,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中规模最大资产最多,机构最多的,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该是有巨大的优势。下一步银行将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对银行来讲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就把资产管理产品,使银行的业务范围具有合法化的可以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了,而且使资管产品与银行业务相隔离,这解决了性质法律关系不清楚,以及刚性兑付等问题。能够使资产业务规范的发展起来。

  关于银保合作,银行与保险公司是业务关系比较密切的,银保合作由来已久,银行代理销售保险由来已久,保险的资金一部分存银行,银行与保险公司共享客户资源,这种合作一直很悠久。中国是2000年以后大规模的发展起来了,银行作为保险兼业代理,占据了保险销售额的40%左右,最近十多年又出现了股权融资,银行投资设立保险公司已经有好几家了,已有多家银行系的保险公司,而且由于有股东银行的支持配合,银行系的保险公司发展势头比较好,扩展业务比较快,我想银行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和人寿保险产品,这三者之间有其相似之处,都有投资理财功能,都可以作为投资理财工具,而有一定的代替性,正因为有代替性,所以银行柜员说可以买一个理财产品,这个比储蓄收益高一些。有的向你推荐保险产品,说保险比银行理财回报还高,这三者有一定的替代性,性质相似,但是从实质来说他们的性质不一样,法律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收益保证风险承担方面也是不一样的。银行储蓄,存款人应该说是没有风险的,除非银行破产,银行破产还有储蓄保险帮着解决,投资者几乎没有风险。银行理财不保证兑付,投资者承担风险。人寿保险产品多数是有保底收益,比如分红产品有保底,分红是不保证的,投资产品那是不保证的。所以收益保证这三种产品都有差别。

  这三种产品,因为人寿保险,银行是重要的销售渠道,银行理财产品和储蓄都是银行去销售,那么银行销售中应该把这三类产品向存款人,向投资者解释清楚,避免误导,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的成立,银行和保险机构统一监管,对于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应该说是十分有利的。好,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陶海玲 HF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